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unanguoxi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unanguoxi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unanguoxi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unanguoxi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斯迪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爱游戏ayx官网平台_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_爱游戏ayx官网平台_ayx爱游戏官网注册

斯迪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09-27 14:52:25 来源:爱游戏ayx官网平台


  随着下游电子制造、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在传统压敏胶带制品制造业(即传统胶粘制品)基础上发展而来。有别于传统胶粘制品,通过不同的涂层材料与各类薄膜基材结合形成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其兼顾传统胶粘制品的功能外,更注重胶膜的功能化以及轻薄化,扩大了材料的使用效果与附加值。目前,3M、德莎、三菱化学、日东电工和琳得科等海外企业仍垄断关键领域核心材料的大部分市场。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央、国务院、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面向 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推动轻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年行动计划(2023年- 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新型显示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技术工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环境、机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要求。应该要依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能等不同要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较高。近些年,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国内部分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关键原材料以及制造工艺的持续研究,目前已掌握功能保护材料、光学功能薄膜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公司竞争的科技实力。

  公司所属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涵盖范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是新材料产业的细致划分领域。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迅速崛起对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光学元器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包括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和高分子薄膜材料五大类,主要使用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陶瓷电容等重点领域。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景气度与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光学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发展高度相关,而这一系列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终端厂商大多在第三季度推出新产品,其销售季节性显而易见,通常下半年为销售旺季。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创新水准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除消费电子领域外,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件、家用电器、医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从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发展来看,智能化、大尺寸全屏幕、双镜头、高分辨率、防水、轻量化、个性化场景体验以及高续航能力等特点成为消费电子产品最显著的发展方向,由此衍生出的对上游内外部 OCA光学胶膜材料、石墨散热材料、高硬度薄膜材料、涂布型偏光片、防水透声材料、高温阻尼材料、防水保护膜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8%至3.192亿台,进一步显现出企稳复苏的信号。2023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台,跌幅较2022年收窄至4%。

  今年2月份,IDC发布市场研究报告,预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2.8%,随后到2028年将保持较低的个位数增长。IDC认为推动整体市场复苏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折叠屏手机的快速放量以及人工智能(AI)已迅速成为智能手机讨论的一部分,引发了人们对手持设备上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新兴趣。

  2023年至今,已有多家手机终端发布了新款折叠屏手机,在续航、抗摔、厚度、重量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随着用户体验感的不断的提高以及价格的逐渐下降,折叠屏手机的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据集微网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期公布了一项新的“折叠屏设备”专利,该专利于2024年3月29日公布,公布号为CN117789596A。该种新型折叠屏设备包括三个壳体、两个铰链和柔性屏。该种设计可以使得设备成多段式的展开和折叠,并同时实现轻量化,从而可以给用户更好的持握感。可见,折叠屏手机的形态日益多样化。根据Counterpoint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5500万部,比2022年翻倍增长。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大陆PC(不含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1130万台,同比下降9%。其中,台式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降至330万台;笔记本出货量同比下降7%,降至810万台。因此,2023年全年出货量为4120万台,同比下降17%。平板电脑市场在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3%,达到840万台,2023年全年总出货量为2830万台。随着新玩家对这一类别的关注,使得该品类在2024年的竞争更加激烈。

  但据Canalys预测,2024年中国PC(个人电脑)(不含平板电脑)市场将迎来反弹,同比增长达到3%,2025年增长10%,这主要得益于商用市场的换机需求。由于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和渗透率的提高,平板电脑市场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都将增长4%。

  近期,多家3C终端厂商积极布局AI领域,希望通过“AI+”为消费电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消费电子产品销量更上一个台阶。其中以联想集团为例,其于2024年4月18日在上海举办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届时将发布全球首批AI PC,这一动作是对全球ChatGPT热潮背景下,PC市场作为AI应用新领域的响应。2024年AI PC元年即将开启,PC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根据群智咨询,2024年作为AI PC发展的元年,AI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或将达到1300万台,在PC市场渗透率达到7%。

  IDC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头显出货量在 2023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了130.4%。2023年全年,AR/VR头显的出货量同比下降 23.5%。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公司依赖于已发布的“旧”产品。直到新产品开始推出,市场才开始反弹,但依然不足以抵消上半年的跌幅。目前的头显产品主要以游戏为应用场景,内容相对单一,客户群体较小。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巨头、新型企业的加入,有望在硬件、生态、用户基础等方面逐步趋于成熟。IDC认为近两年的市场情况对于整个AR/VR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磨练,包括其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展示技术方面的经验,结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2024年-2025年行业有望快速增长,预计将在2025年后才会看到VR及AR市场明显成长,出货量年成长幅度有机会近4成。

  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两个层面,其中,车身电子控制系统采用半导体等芯片,将车辆机械系统结合并统一控制;车载电子装置则作为单独的设备,独自承担相关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车辆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可以细分为智能驾驶系统、车身及舒适系统、娱乐系统等,目前整车的升级依赖于不断革新的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电阻、电感、电容、IC、晶振、磁材料等;结构件主要包括压铸件、注塑件、接插件、密封件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上述元器件和结构件的制造中,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汽车电子元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在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

  作为当今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在出口延续高增长的背景下,在拉动内需和促进外贸方面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增量产业也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态势,未来将会继续增长。

  感光干膜是PCB制造的专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PE)、光致抗蚀剂膜和聚酯薄膜(PET)三部分组成。其中,光致抗蚀剂膜又被称为感光层,是感光干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为光刻用感光材料。聚酯薄膜为感光层的载体,用于混合感光材料涂布成膜;聚乙烯膜是感光干膜的保护层,主要作用是隔绝氧气、分层和避免机械划痕。感光干膜用于PCB电路板,对电路质量起决定作用。感光干膜主要应用在航天技术、计算机、医疗仪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电子的PCB电路板中。作为发展中高端电路板的重要原材料,感光干膜对电路板的质量起决定作用。感光干膜具有分辨率高、线条精度高、成像连续性好等特点,有助于实现PCB制造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占PCB成本比重不高(约3%)但十分关键。

  2021年和2022年去库存和加息抑制通胀的压力,导致2023年全球PCB行业大幅下滑。中国台湾工研院科技国际策略中心(ITSI)预计,2023年全球PCB行业将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全球PCB行业产值下降15.6%至739亿美元。

  2023年基期较低,意味着电子行业整体在2024年应该会经历更强劲的增长。库存的补充也应该会让PCB行业进入另一个增长周期。消费者需求将需要更多时间来重新建立积极的反馈周期,但仍可能受益于某些产品规格的升级。预计2024年全球PCB行业产值将回升至782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6.3%。一旦消费市场增长接近全球经济增速,全球PCB行业产值将开始维持4-5年的增长。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确,推动PCB量价齐升。电动化:电动汽车新增电驱动系统,包括VCU、MCU及BMS,三个模块均需要使用PCB。新能源汽车PCB使用量为5-8平方米/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的0.6-1平方米车大幅增加。据Prismark数据,预计到2026年全球汽车PCB产值有望达到128亿美元,21-26年复合增速为7.91%。

  目前来看PCB由于手机高端化、AI升级、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来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旧展望出了新的成长轨道,结合全球PCB产业正向亚洲转移,未来感光干膜市场也会逐渐回暖。

  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作为用量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之一,在消费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离型膜是 MLCC流延成型步骤必备耗材。MLCC离型膜主要用于“流延”生产步骤,在流延涂布时承载陶土层,作用是将有机离型剂涂布于PET聚酯薄膜的表层上,在流延涂布时承载陶土层。MLCC通常需要堆叠300-1000层陶瓷介质,每一层陶瓷介质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离型膜。因此这种工艺要求薄膜具有剥离性和光滑型,以达到剥离介电层而不损坏介电层的效果,并且要求薄膜厚度均匀一致、离型力适中,且干燥后可轻易剥离,供多层次晶片积层时使用。因此,MLCC离型膜生产技术壁垒高。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市场消费力持续减弱,手机市场逐渐缩减,智能手机出货量逐渐下降。因此,手机市场对MLCC的需求逐渐降低,但由于新能源汽车、通信等市场快速发展,对MLCC需求量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全球MLCC市场规模缓慢增长。

  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2023~2024年MLCC市场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预计2023年全球MLCC需求量为41930亿颗,年增长率仅为3%。主要应用市场是智能手机、车用、PC等。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变量,OEM及ODM均保守看待市况,预估2024年MLCC需求量将微幅上升3%,约43,310亿颗。

  目前,我国MLCC进口需求仍存,使用的MLCC离型膜也主要依赖进口。在进出口方面,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MLCC进口额达70.2亿美元,出口额36.4亿美元,贸易逆差33.8亿元,进口规模远大于出口。

  不过,近年来日本、韩国等MLCC企业生产投建向中国转移,如2022年11月,村田子公司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在无锡动工兴建MLCC材料新厂房,预计2024年4月底完工,总投资额约445亿日元。三星电机2023年车用MLCC产能将在釜山、天津两地扩增总计20亿只/月,国内MLCC离型膜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同时,国内终端厂商开始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风华高科000636)、三环集团300408)等国内MLCC制造企业扩产幅度更大。综上,随着国内MLCC制造企业大幅扩产,有望凭借供应链韧性等优势抢占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进而加快MLCC离型膜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

  消费电子等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于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中,从而不断催生出集合多种功能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换代快、消费热点切换迅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厂商大多在三季度推出新产品,其销售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的国庆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为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销售旺季,相关消费类电子生产厂商往往提前生产和铺货,以备战上述销售旺季的到来。

  公司是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主要从事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酯(PET)薄膜、聚酰亚胺(PI)薄膜等薄膜基材生产企业,以及亚克力胶、硅胶等胶材料生产企业等。目前公司在积极向产业上游扩展,已能够自制胶水及离型膜等原材料产品,以满足自身对部分高端原材料的需求。公司与下游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主要终端客户建立了直接联系,根据这些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研究开发产品,然后终端客户指定模切厂向公司采购。

  普通上游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不存在技术垄断或贸易风险。但是,部分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仍以进口为主,供应链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高端光学基膜,目前主要是依赖日韩进口,因此,高端光学基膜亟待国产替代。从价格传导来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上游原材料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到本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膜材料和胶材料均属于石油加工行业的下游产品,其价格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模切厂商和组装厂商根据下游终端客户的要求,向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采购材料,然后再利用专用设备进行模切加工、组装。模切厂商及组装厂商位于产业链中游。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下游主要是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终端客户。终端客户利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及模切企业提供的基础材料,从而实现特定产品相关功能器件特定功能。目前,终端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日趋复杂,这要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始终保持高研发水平和高质量监控,以满足不同终端客户的需求。

  下游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更新换代或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对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胶粘剂、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与同行业全球标杆企业一样具备涂布原料自行开发、合成能力的领先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学、新能源汽车、微电子等市场,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产品各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粘接、保护、防干扰、导热、散热、防尘、绝缘、导电、标识等功能。与传统材料相比,公司生产的新型材料可以帮助客户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的轻、薄、个性化等特性,提升使用体验。此外,公司还有部分产品应用于商业包装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精密涂布以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领先的产品品质,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材料(如压敏胶、导电涂层、加硬涂层、减反增透涂层、高阻隔性涂层以及离型涂层材料等)通过精密涂布、印刷、真空溅射、烧结等方式与不同种类的基材(如PET膜、PI膜、PVC膜等)进行转化、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从而实现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特定功能。

  按照应用功能的不同,公司产品分为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高分子薄膜材料五大类: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PET膜、BOPP膜、丙烯酸丁酯、硅胶等。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根据生产部门制定的产品生产计划,筛选原材料供应商,同时根据研发、生产部门提出的新材料的需求,采购部门寻找符合要求的新材料供应商,并纳入采购日常维护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每年公司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周期、产品品质、信用资质和服务表现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在满足生产需要和质量标准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合理控制整体采购成本。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和需求预测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结合产品库存情况、产能情况制定具体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与生产指令组织生产。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降低因客户订单内容、需求变动以及交期变动、产销不平衡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公司产品的生产分为新产品的研发试产和常规产品的批量生产: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新产品的导入流程,推行与客户高度协同的“嵌入式”研发体系。

  公司销售部门深入了解终端客户需求,研发人员根据其应用需求,与客户形成共同的任务团队,进行相应新材料的研发,以帮助客户产品实现某种或多种特定新功能。在实现产品新功能的前提下,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紧密配合,不断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升级,进行产品试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最终达到大规模量产的目的。这一体系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与终端客户之间的粘性,有利于与终端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生产部门按照既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进行大批量生产,产品生产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入库,最终按客户要求发货。同时,公司根据销售部门产品销售情况的反馈,针对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产品生产型号和种类。对于部分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公司提前安排生产,主动备货,以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设有专门的销售部门,具体负责产品的市场开拓、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营销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模式是指公司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实现销售的业务模式;经销模式是指公司与授权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并实现买断式销售,再由其销售给最终客户的业务模式。

  在直销模式下,首先,公司和下游客户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采购商品的交付条件和结算账期等条款。然后,客户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向公司发出具体销售订单,销售订单中约定具体的采购产品型号、价格等信息,公司再根据销售订单来安排具体生产销售。

  公司成立初期,营销活动重点围绕直接下游客户模切厂商开展,根据模切厂商的需求开展生产销售。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公司营销活动的重点逐渐由模切厂商转为模切厂商的下游终端客户。公司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认证,获得终端客户的认证通过后,进入其供应商体系,然后终端客户指定模切厂商采购公司产品。这种营销模式增加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粘性。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开展新产品的“嵌入式研发”,围绕终端客户新产品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公司先后在美国、越南、韩国、日本成立子公司,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重庆等终端客户主要聚集地区也有专业团队,专门从事“嵌入式研发”式营销。目前,公司多款产品已陆续通过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的采购认证,同时还有多款产品处于共同研发中。通过“嵌入式研发”,公司与终端客户的合作不断加深,粘性不断增强。

  公司产品经销模式系通过签署经销协议的授权经销商进行。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客户资源,提升公司产品市场覆盖率,公司选取部分有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基础的合作方发展为公司的经销商。公司与经销商签署买断式经销协议,对经销商所服务的客户范围及销售的产品范围等进行管理。经销商具有较为高效的小客户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变化较快且订单较为零散的中小客户的需求。利用经销商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节约销售资源和人力成本,使公司销售资源主要集中于终端核心客户;另一方面,经销商对直销模式起到了有效的补充,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积累业界声誉、通过大客户采购认证、建设顺畅的采购、销售网络,因此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一种对技术工艺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材料,对材料的技术工艺、上下游整合能力、涂层配方合成及优化能力、生产环境、机器设备、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产成品性能等不同要素定制不同的生产方案。另外,为达到产品要求的性能,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良品率,行业内的企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般1-2年)进行设备调试、工艺摸索。随着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轻量化发展趋势,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技术门槛会不断提高,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新进入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的经验、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满足下业的需求,很难在行业立足。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实现消费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的主要原材料,是智能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PCB和MLCC等制造过程中及其重要的原材料,其性能和品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质量。因此,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终端提供功能性部件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测试,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供应商认证的周期较长,一般为6-12个月,部分核心功能材料认证周期会超过1年。在认证过程中,终端客户除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设计水平、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甚至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整个过程通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调查、样品小试、样品中试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年度审核等众多阶段。进入大消费电子制造商,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及新能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名录非常困难,认证过程繁琐且耗时冗长,因而形成了行业进入的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涉及涂层配方研发和优化、工艺流程设计、高精密装备调试及改进等,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性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研发技术人员除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积累外,还需要具备丰富而扎实的现场生产经验。同时,为了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有效提高公司在人工、时间、流程、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才能在保持或提高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利润空间,对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的要求。同时,产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对外部专业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新进入者由于自身积累不足,规模较小不利于吸引外部专业人士,因此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

  消费电子是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消费电子发展速度快、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行业特点,对材料供应商提出了较高的准入条件。消费电子产品材料供应商需要具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就要求材料企业不但要有强大的技术积累、新产品开发能力、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还要具备原材料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才能满足消费电子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关企业在进入该行业前需要大量资金置备新式厂房、先进高精密的生产设备和高等级的无尘生产环境和产品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例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比如公司生产的丙烯酸保护膜、有机硅保护膜、光学膜类产品),对加工环境的落尘浓度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均要求在静态百级或更高要求的无尘车间内生产,且对胶体缺陷情况需进行实时监控来维持外观质量上的稳定,以确保产品的洁净度和优秀品质。这类无尘车间的造价远高于一般车间,员工在无尘车间的工作规范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无尘车间需要24小时保持恒温恒湿,运作成本较高。同时,受大型消费电子企业货款回收期较长的影响,下游模切厂的货款账期主要在90-120天左右,对行业内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资金要求。因此,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生产商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多资金建设符合产品生产要求的生产场所;同时,又需要保证充沛流动资金以获取中高端客户的大额、长期订单。上述这些行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业进入的资金实力壁垒。

  国内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管理问题,比如管理方式落后、缺乏长远规划、产品回款等各种问题。随着终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行业内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下游客户会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实行精益生产,因此对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厂商的快速交货能力和大批量交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趋势使得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厂商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快速生产能力和与上游供应商的协同能力。因此行业对厂商的管理能力和经验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于后来进入者构成了管理能力壁垒。

  虽然公司在全价值链业务模式、市场敏锐度、产品布局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但与锐意创新的多元化跨国公司相比,公司在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和国际销售网络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经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公司管理方面都急需专业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对公司规模扩张和新产品推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司一直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省级高性能胶粘材料研发中心,中心配备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研发队伍,专门从事光学膜、胶粘剂等新产品的研发。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459件(剔除授权后过期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42件。公司主导并参与起草了4项胶黏剂国家标准和3项胶黏剂行业标准: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胶粘带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33375- 2016)、“石墨散热压敏胶粘片”(HGT5609-2019);公司作为第二起草单位,制定了“软性电路板覆盖膜用非硅离型材料”(GB/T 33377-2016)、“胶带初粘性试验方法 环形法”(GB/T 31125-2014);公司作为第三起草单位,制定了“胶粘带耐高温高湿老化的试验方法”(GB/T 32368-2015);并参与起草“动力电池外壳用绝缘阻燃胶粘带”(HGT5751-2020)、“胶粘带用立面(压纹)离型材料”(HGT5752-2020)。

  截止2023年12月31日,研发中心共有291名研发人员,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值已持续多年超过5%,2023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10.02%,主要研发方向为柔性光学显示、新能源汽车电子、光学PET基材、MLCC离型膜、胶粘剂等。公司在高分子聚合、涂层配方优化、功能结构设计、产品精密涂布和新产品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构筑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传统的研发模式下,公司只能通过代工厂商和模切厂商了解客户需求,由于消费电子更新换代快、新产品多等行业特性,企业掌握的市场数据往往滞后于终端客户的最新需求。

  公司借鉴、吸收传统研发模式的优点,结合产业特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成立了以研发部门为主,销售、市场和生产部门协同配合的“嵌入式”研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需求、反应迅速,通过研发部、市场部及销售部等多部门多纬度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确保公司走在行业需求的前端。公司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实现了与终端客户联合研发。联合研发主要体现为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终端客户新产品的研发阶段,根据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要求,通过不断的测试、打样等研发活动,为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最具可行性的材料解决方案。凭借创新的“嵌入式”研发体系,公司与下游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加了客户粘性。

  精密+智能制造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加工中,主要涉及材料配方、涂布、分切、调送、设备协同五大关键技术,其中涂布技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经验积累,公司掌握了先进的精密涂布技术。

  公司拥有多条日本及德国进口的先进生产线。公司利用自身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生产的部分产品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洁净环境与在线缺陷监测设备同样重要,对于精密涂层生产,空气中的异物杂质会导致大量的不良产品产生。公司建设有多个业内全域100级无尘涂布车间,大大提高了整个涂布行业的标准,可保证100纳米厚度级别的光学级涂层的高质量涂布。此外,通过高速摄像机阵列,能在全速工作条件下实时监控微米级别的涂布或表面缺陷并自动标示、记录,不需要人工干预或离线检查,大大提高了高性能涂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近几年,公司持续向上游布局,不断提升光学基膜、胶粘剂的自制比率,实现胶&膜的协同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了“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更好地管控原材料质量、扩大成本优势。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升产品开发的科学性以及可复制性。

  公司的快速市场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研发两个方面。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存在产品周期短、技术更新换代快、消费热点切换迅速的特点,这就要求上游材料供应商具有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公司建立“嵌入式”研发体系,紧跟终端客户的需求,在期初就以项目组形式参与到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凭借“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从而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成品可以在CNAS检测中心完成一站式检测,保障交付,大大提升了反应速度。

  公司经过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根据下游客户集中在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特点,围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几个主要的制造及配套产业链厂商聚集地,在全国多个城市和海外主要终端所在地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点,为下游客户就近提供产品和服务。营销网络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有效支撑,更是及时了解、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发展动向以及推行“嵌入式”研发模式的有利保障。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仍处于底部阶段,全球通胀水平持续攀升,全年消费电子出货量承压,新能源汽车电子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公司聚焦主营业务,紧跟行业头部客户的发展需求,公司 OCA光学胶业务,新能源业务稳中向好,客户群体覆盖度进一步提升。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851.54万元,同比上升4.8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06.77万元,同比下降66.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3,996.17万元,同比下降71.98%。报告期内,公司利润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原因如下:

  OCA光学胶项目、精密离型膜项目、供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PET光学膜项目二线等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完工转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报告期的折旧费用同比大幅上升。

  部分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完工转入固定资产,项目由建设期转为运营期,部分借款费用从资本化转为费用化,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上升。

  公司在研发、技术平台、信息化改造、销售等方面持续投入较大,加上新项目新车间的建设,人力成本快速增加,报告期的研发费用和人工费用同比大幅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发生研发费用19,728.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32%,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提升研发投入数量的同时提升研发的质量,在相同的研发底层逻辑下不断拓展产业链的延展能力,提升原材料的自制比率,尤其在光学显示领域,实现了柔性显示用材料的技术迭代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江苏省优秀企业,江苏精品,江苏省绿色工厂等荣誉。此外,公司还非常注重与大专院校的科研交流合作,同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科研交流机制。自2010年起,公司多次获批成立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立足胶&膜自制化和基础研发,推动功能膜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研发平台的优势,打造全球先进研发平台,为公司新产品开发、老产品迭代、产业化应用保驾护航。

  公司生产的功能性薄膜材料和电子级胶粘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这两类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报告期内,OCA光学胶、OCA防爆膜、抗冲保护膜、防尘膜等电子级胶粘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用材料持续放量,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优化。OCA光学胶是触摸屏与光学膜的关键粘接材料,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OCA光学胶产品在部分终端不断实现突破,打破国际巨头垄断,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增强核心的研发投入,确保不断推出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从而带动公司整体毛利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大OCA光学胶及其膜片组合的技术和应用升级。

  2023年,公司加快光学基膜2线建设和供胶系统技术改造,并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入使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布局垂直产业链,不断提升光学基膜、胶粘剂的自制比率,实现胶&膜的协同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了“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更好地管控原材料质量、扩大成本优势,帮助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成品可以在CNAS检测中心完成一站式检测,保障交付,大大提升了反应速度。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理解,进而提升产品开发的科学性以及可复制性。

  2023年,公司启动精益数字化工厂建设,是从自动化工厂转型智能化工厂的关键一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方案,搭建和完善了:①连通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系统,完善并积累基础数据;②车间制造执行系统 MES,管理生产过程及追溯;③仓储管理系统WMS,能更高效的管理库存水位,减少呆滞产生;④质量管理系统QMS,保证来料及产品的质量,同时生产过程中有统计过程控制系统SPC设计,保障生产过程稳定,高效交付客户;⑤设备和能源管理系统建设,保障设备运行更稳定和高效,提高设备OEE;⑥数据透明化管理平台设计,支持高层决策的大屏报表,支持生产的车间看板等。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使得生产过程精益化、物流更新和异常管理实时化、生产交付及时化、设备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系统化。

  目前,报告期内新增产能尚处于爬坡期,规模效应尚未得到体现。2024年,公司将聚焦核心业务,围绕客户的核心需求,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收入规模。同时,公司管理层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及营运费用以抵消折旧摊销带来的不利影响。

  公司以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持续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服务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市场为助推器的原则,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合理布局产业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加强“SDK”自主品牌的建设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抓住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发展契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确立公司在中国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将力争在技术、规模、效益、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争跻身世界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知名企业行列。

  公司未来将继续精耕国内外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巩固和发展消费电子领域,战略布局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教育应用和商显大尺寸屏幕等新增长点应用领域,推动产品多元化使用,同时借助原始技术积累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目前公司在积极向产业上游扩展,已能够自制胶水及离型膜等原材料产品,以满足自身对部分高端原材料的需求,今后会继续在上游方向找寻机会,整合完善产业链,以扩充产品线,增强技术实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构筑护城河。

  公司将继续深耕新材料行业,加快实施“1+2+N”一体化战略,积极拓宽产业链的护城河。公司向上游布局,致力追求高品质精细化工原料这“1”远期战略,以此来稳固高端产业根基。充分运用基膜(PET、PI等)和胶粘剂(丙烯酸、聚氨酯、有机硅等)这“2”大核心材料的自研双轮驱动,通过上游原材一体化聚合、成膜,再发挥涂布、贴合、镀膜等“精智”制造优势,实现光学显示、新能源、微电子等“N”领域应用材料的性能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生产的功能性薄膜材料和电子级胶粘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这两类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公司将不断增强这两类产品的研发投入,确保不断推出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加大OCA光学透明胶及其膜片组合的技术和应用升级。OCA光学胶是触摸屏与光学膜的关键粘接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触屏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电视面板、车载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目前,OCA光学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3M的韩国、新加坡、上海金山工厂,三菱化学的日本工厂,日东电工的日本工厂,三星SDI的韩国工厂等,海外巨头长期垄断着OCA的合成配方和涂布生产技术。Allied Market Research与赛瑞研究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OCA光学胶市场规模约16.5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19亿美元。折叠3C、智能穿戴设备、汽车智能屏、智能家居等新兴应用领域为触控显示屏市场提供增长动力,随着OLED渗透率提升,单屏幕的OCA光学胶使用量较LCD数倍增长,OCA光学胶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公司将持续充分发挥“胶水/基膜—离型膜—成品膜—贴合膜组—CNAS自主检测”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精确把握客户的需求,精准开发,从而带动高附加值产品量价齐升。

  2024年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环境理念,及时维护并更新相关设施设备,并以新标准新要求持续提高安全风险防范的能力和绿色生产意识,持续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规程以及特种设备操作标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继续推进新增投资项目的全面投产,实现产能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提升关键原材料的自制比率,更好地管控原材料质量、控制成本及研发升级,实现公司的战略;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工艺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增加在线检测仪器、推行全面自动化控制等措施积极推进技术降本、制造降本,深化精细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此外,公司继续强化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标准、操作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低级质量问题的发生。全面做好质量信息反馈的总结和整改,确保实时追踪、整改落实到位。加大质量教育力度,营造全员关心质量、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生产部门严格遵照公司的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促进了公司的生产效率。

  在全新的“精智”制造时代,公司大力推进数字绿色工厂建设。公司持续运用MES、WMS、QMS、SPC等多个工业信息系统,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质量等领域。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使得生产过程精益化、物流更新和异常管理实时化、生产交付及时化、设备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系统化,提高公司整体生产制造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较强的人才密集型特征,需要大批掌握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化学特性、综合性能及下游终端应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跨学科的技术型专业人才,以及能够洞悉下游终端市场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上述技术、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对于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公司把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成长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未来,公司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同时注重梯队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年轻化、国际化、知识化的人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同时不断完善人才的衡量与评价标准,提供配套的人才发展学习解决方案,丰富员工激励手段,稳定核心人才,搭建完善的长效激励机制。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量较大。消费电子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到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公司生产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较多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动性。消费电子行业产品品类多、周期短、消费热点转换快,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周期性。在经济低迷时,可能存在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产品意愿下降,从而导致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下降,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持续的新产品开发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是公司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基础。开发一种新产品,需要经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试制、产品测试、产品认证等多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周期。未来公司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力度。虽然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能力,拥有多项专利及核心技术,核心研发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研发经验,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如果公司未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的真实需求,产品没有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使公司面临新产品开发失败风险。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实现消费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的主要原材料,是智能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PCB和MLCC等制造过程中及其重要的原材料,其性能和品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质量。因此,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终端提供功能性部件的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测试,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等客户的认证周期较长,一般为6-12个月,部分核心功能材料认证周期会超过1年。在认证过程中,终端客户除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设计水平、研发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甚至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整个过程通常包括文件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调查、样品小试、样品中试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年度审核等众多阶段。进入大消费电子制造商,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及新能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名录非常困难,认证过程繁琐且耗时冗长,因而可能会带来新产品认证时间不及预期的风险。

  近两年,公司OCA光学胶项目、MLCC离型膜项目、光学PET项目等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完工,产能进一步扩大,折旧费用、财务费用、人工费用大幅度增加。虽然公司对项目投资的选择是在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自身的技术、市场、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公司已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但由于投资项目所属行业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将无法达到预期状态,可能给项目的预期效益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在项目达产后,若因大批量生产管理经验不足、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或技术路线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原因导致下游客户及市场认可度不够、需求不足,将会导致投资项目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进而存在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PET膜、BOPP膜、PI膜、丙烯酸丁酯以及硅胶等均为石业下游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公司采购的成本和经营收益。一方面,公司积极采取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控制原材料库存量、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等措施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嵌入式”研发模式,与终端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产品具有一定的向下游客户进行价格传导的能力。尽管如此,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公司仍然面临因上述措施无法充分抵消原材料价格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以及募投项目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公司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量增长较快,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但随着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新项目的实施,将对现有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随业务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将会对公司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制约。

  公司产品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量较大。消费电子厂商大多在三季度推出新产品,其销售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的国庆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为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销售旺季,相关消费类电子生产厂商往往提前生产和铺货,以备战上述销售旺季的到来。基于上述行业特点,公司的销售收入呈现季节性波动,公司下半年销售收入、净利润高于上半年,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会改善这一现象,但仍然存在经营业绩呈现季节性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