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捷报 送喜报丨中交四航局迎来多项工程节点
近日,福建漳州核电排水隧洞项目4号排水隧洞“神盾一号”盾构机当日掘进达到15环,标志着4号隧洞掘进进入“快车道”。4号排水隧洞总长为5225.8米,盾构法隧洞长度为5050.4米,其中陆域段长363米,海域段4687.4米,排水隧洞所经地层地质条件复杂,且是目前我国核电领域最长的海底排水隧洞。项目建成后,将为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为福建沿海地区的电力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清洁能源发展。(一公司)
近日,沙特吉达综合开发项目GRP管道安装真正开始启动。该项目GRP管道管径1.4米,为本项目管径最大,埋深最深的GRP管道。项目团队提前布局,科学谋划,提前一个月沟通协调,全过程严把质量关,高质量、严要求完成首批GRP管道的进场验收工作,为推进项目管网施工打下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新的核心区域,还将为商业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成为吉达市的全新海滨胜地,对推动吉达市的经济、文化、体育和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公司)
近日,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码头面层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码头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该项目位于喀麦隆南部大洋省克里比市,主要建设内容为两个集装箱泊位,1个7万吨级,1个10万吨级,泊位全长715.5米,结构为重力式沉箱码头,混凝土现浇方量约10535立方米,单段长度设置为20.5米至22.46米,共计有36段。该项目建成后,克里比深水港将成为喀麦隆乃至中西非地区大型集装箱中转港及综合枢纽港,极大推动喀麦隆物流和商贸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三公司)
近日,湛江港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对外开放项目)顺利完成首根灌注桩浇筑。该项目位于徐闻县海安工业园荔枝湾内,建设内容有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泊位长度210米,通过两座49.1米长引桥与陆域相连,结构按5000吨级杂货船预留)、后方陆域(用地约8.6公顷,包含已建件杂货泊位陆域)相应的生产及辅助建筑物(含一关两检口岸基础设施)等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12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逐步提升徐闻港区港口集输运功能,完善徐闻贸易通关口岸基础设施,有效落实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整体要求,对湛江港扩大开放和促进徐闻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公司)
近日,中交重庆冷链智慧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外立面工程外墙板安装好。该项目外立面工程共3个冷库单体,分别是1号冷链仓配中心、2号多温区物流中心和3号恒温常温物流中心,施工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面对工期紧、墙板加工周期长、现场交叉作业多等挑战,项目部精心策划,提前完成技术方案报审和深化图设计,加强现场的沟通协调,克服高温天气影响,顺利完成节点目标。此举不仅成功为智慧冷链仓库披上防寒保暖的外衣,为后续移交与运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项目加速建成中交温控食品供应链西南区总部基地及中交供应链西南区数字化总部基地贡献了四航航通力量。(航通公司)
地处华夏之“中”,坐拥“天元”之位,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座重镇。从汉口开埠后的“东方芝加哥”,到洋务运动中的“汉阳造”;从新中国成立后刷新了多项共和国第一的众多“武字头”国企,到改革开放时期开风气之先的小商品市场;从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到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历史的进程中,武汉一直以“国之重镇”为人们熟知。
华灯初上,江城武汉灯光交相辉映,点亮城市夜空。英雄城市武汉,这座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知重负重,作为中国“中部重镇”,引产业,强功能,注活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蹄疾步稳推进城市蝶变升级,集中力量绘就美好江城新篇章。
武汉蔡甸,中法生态城建设发展欣欣向荣。2014年,中法两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拉开中法生态城建设的序幕。中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中法城市友谊持续深化,于2019年7月与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2020年1月,中交城市投资(武汉)有限公司成立,负责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东部片区配套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四航建设者秉持初心,传承匠心,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蓝图变实景,武汉三环线外一片阡陌纵横的城乡结合部,正蝶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生态示范新城。
武汉黄陂,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新鲜”开仓。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中交集团紧跟国家发展的策略,在“十四五”期间成立新产业事业部,并公布了九大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并选择驰入冷链物流分赛道。中交四航局充分的发挥冷链物流产业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布局冷链产业园,2021年底,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率先在武汉正式落地,成为中交冷链华中地区首个支撑性产业园。2022年7月,由四航局全资控股的实体企业中交四航武汉供应链公司正式成立,负责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的运营管理工作。四航建设者用心打造绿色冷链产业园,共同绘制农业数字化低碳产业园建设新答卷。
高位谋篇,系统布局。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四航局建设者服务武汉市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大力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建设,用新业态、新产业诠释城市更新的应有之义,推动区域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2020年3月30日,首批四航建设者抵达武汉蔡甸,负责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彼时的生态城并不起眼,处在武汉三环线外一片阡陌纵横的城乡结合部。项目落户蔡甸区后,中法生态城建设拉开帷幕,各方参建者陆续进驻,崭新的建筑楼群拔地而起,沉寂的土地涌动起城市发展热潮。
“这是中法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城,也是六公司第一个在武汉落地建设的项目,干好这个工程对公司开拓武汉片区市场至关重要。”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经理刘臻臻肩负重托。四航局承建内容有13条市政道路、4所学校、1处水系工程,施工高峰期总计17个工点,671名工人。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这是摆在刘臻臻和项目团队面前迫在眉睫、急需落实的建设难题。
抢速度!在作业人员管理难度大和施工生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下,刘臻臻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搬进施工现场。项目领导班子带头进驻工点,并在每个工点设置网格长,根据楼栋特点,为每栋单体建筑配置网格员,由每位网格员负责单体建筑的生产进度、技术创新等工作。针对钢结构网架高空散拼安全性差、质量难以把控、施工进度慢的问题,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新天高中网格长、网格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反复研究、多次预演,决定采用“整体吊装+高空散拼”的方案来来优化,将原计划15天的网架安装工期缩减到8天完成,成为项目“网格化”管理实现施工建设加速度的一个缩影。
添动力!有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也就此诞生。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团队倒排工期列出施工计划表,通过奖惩制度激发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并合理进行夜班工作安排,每个队伍分派 20% 的工人进行夜班工作,确保当日施工计划当日完成。同时,项目秉承“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先行”的理念,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开展技术探讨研究,通过事前技术策划,制定最优的实施工程技术方案,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误工返工问题。
从辛勤耕耘到春华秋实,2021年共计7次在业主月度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快”字为要、“实”字当先的管理模式成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的“加油站”,进度的“助推器”。项目建设“进度条”被不断刷新,“高颜值”的生态城雏形逐步显现。
武汉黄陂,位于西南部的天河国际机场成为武汉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一幅“村庄美、产业旺、百姓富”乡村振兴新图景在这里展开。精准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施策,作为武汉北部商贸物流枢纽区,黄陂区聚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聚力加速建设25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打造全国都市鲜生活综合服务示范区,赋能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作为黄陂区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核心项目之一,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对内可通过‘公铁水空’四大立体交通网络快速通达全国,对外可依托中欧班列、长江水道、天河机场三大国际货运通道链接全球,契合城市配送、区域分拨和多式联运需求,有着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四航局冷链事业部总经理安兆峰介绍。
新鲜出炉的政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迅猛,区位地域的优越,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的广阔,共同孕育出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项目推进的土壤。项目总占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2栋加工车间、1栋配套原料仓库、1栋综合办公楼及配套附属设施。这是华中地区首个现代化全功能多业态的冷链智慧产业园,也是四航局首个落地实施的中交冷链品牌支撑性产业园。
“快”字为要的实干作风在此延续,四航建设者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夯实武汉黄陂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从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就在一路闯关。”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安子敬回忆道。闯什么关?闯土方平衡和土质改良的关。项目地块原始地貌西高东低,东西高低差约9.5米,场地内还散布着鱼塘、藕塘和水坑,底部淤泥厚度最深达2.5米,且不一样的区域还散布着大面积大体量的膨胀土。一进场,项目土质便给项目团队来了个“下马威”。“点穴把脉”,项目团队首先对原始地貌按照5米×5米的百格网进行高程测设。搜集原始数据后,和业主、设计单位共同开展园区室外地坪的设计优化工作,最终以1号加工车间和2号原料仓库中间部位划分西侧为开挖区,东侧为回填区,将开挖区的土运至回填区回填,并对场地鱼塘区域采取清淤换填碎石土的解决方法。针对场地内的膨胀土问题,项目团队利用石灰对膨胀土进行土质改性,采用掺比不低于6%的石灰进行拌和使用,改性后的膨胀土凝聚性明显提升,有效提升了土质的强度。
闯技术优化和雨季施工的关。根据勘察院出具的地质报告,项目地层主要为砂砾卵石层。砂砾层属于机械分散地层,颗粒之间缺乏胶结,钻进时孔壁很容易坍塌。为此,项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联合设计单位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查阅大量资料后,决定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进行桩基施工,有效攻克砂砾卵石层钻进困难的问题。2023年4月,武汉进入雨季,为迅速开展桩基施工打开作业面,项目团队提前对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并统筹协调752块大钢板,对吊车站位、罐车通道进行铺设;同时采购大量雨棚搭设在工地,满足了雨天户外施工要求,历经36个日夜完成2000根桩基的施工任务,质检结果显示I类灌注桩比例达99.8%,顺利完成“530”全面冲出正负零的节点。
深耕“中部重镇”,四航建设者以“快”字为要,领悟城市发展的“战略之重”,扛起项目建设的“使命之重”,狠抓实干担当的“落实为重”,助力推动武汉城市建设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走向实景图。
2024年7月22日,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正式启用,一辆辆卡车满载货物进入园区停靠月台,冷库滑升门升起,叉车载着货物入库,“水灵灵”的生鲜农产品被摆上货架。
把技术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项目建设“最大增量”,“创新”赋予了四航建设者新的重任。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团队将目光聚焦在BIM技术和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上,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全面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项目BIM智慧运维系统以BIM技术搭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包含多个子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整个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可视化管理,相当于为建筑施工和运营维护安上了一个智慧‘大脑’。”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原安全总监滕锋介绍。为做好不同工点不同工序的进度管理、难点管控,项目团队从进场之初就科学部署,积极运用BIM技术,动态设计模拟地基浇筑、主体施工、装修工程等阶段,“预知”了施工中也许会出现的问题,对各个设计的具体方案来优化整合,最终确定了一套最利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平面布置方案。同时,打造出云数据监控平台和智慧工地,实时反馈现场工人违规操作和特种机械设备工作情况,为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注入“智能芯片”。
新天中学所处地势复杂,最大高低差达到9米。为落实“原生态、简约”的设计理念,学校建成后仍需保持南高北低的地势,用以支撑教学楼的结构柱独立高度需达到10米。传统工艺不可取,为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项目团队不断研究案例、搜集资料,决定采用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该技术为目前建筑业的“十项新技术”,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技术,项目技术团队积极研究,通过一系列分析该构件受力形式对钢筋混凝土的抵抗震动的能力进行强化,并针对钢材不耐火的问题,增加了约束柱防火保温板,优化受力结构的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了安全性能。该技术也被运用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其他学校的建设,并荣获2022年湖北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大赛Ⅱ类成果以及2022年武汉地区建筑业Ⅱ类QC成果。
当镜头转移到位于武汉黄陂的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质量提升成为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项目3号加工车间超低温库的供冷温度为零下55摄氏度,超低温下,如何确保冷库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很高和保温性能好,项目团队心里都没底。这是四航局首个落地实操的冷链项目,过往经验为零,项目小组成员也没有冷链项目经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一边学一边干”,项目负责人安子敬评价这是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建设历程。
迎难而上,项目团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咨询外部专家,并多次前往类似项目学习交流,结合项目实际创新研究出了“2+2”的保温秘方,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实现保温效果的双重保障。库体内部,采用“防水层+保温层”双层结构,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喷涂氰凝防潮隔汽层,形成均匀的防水层后,再“叠加”喷涂聚氨酯发泡,与防水层相互粘结,有效隔绝了水汽渗透并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外部结构方面同样采用双层保温措施,内侧的厚库板作为隔热层,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散发,而外侧的岩棉夹芯板则能有效隔离外部环境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双向“协助”保障室内恒温。两者形成的双层保温与结构还减少了因保温层老化导致的保温性能直线下降问题,真正赋能品质工程打造。
做实做精质量提升,研深研细技术创新,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如果说焕貌、兴产是城市发展的“激活密码”,那么创新带来的高效和高质仍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荆山楚水间,以创新为内核的项目高质量建设之旅仍在继续。
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长江江豚“逐浪”频现武汉,万千鸟类诗意栖居天兴洲,绿色成为武汉高水平发展的生态“底色”。四航建设者将这份绿意渲染在项目建设蓝图之中,不断刷新武汉城市发展“亮色”。
在武汉蔡甸,绿色是生态城“会呼吸”的绿色校园和“大生态”的道路网络。注重生态示范,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活后生产、先生态后业态”,持续展现新城的绿色美。在四所学校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多孔通道设计教学楼建筑结构,让新鲜空气通过外部露台和孔洞通道,直接贯通走廊、教室、办公室,保证了整栋建筑新鲜空气的顺畅流通。同时,四所学校均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和空气能系统,能强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应用,减少碳排放。贴合南高北低的地势起伏,新天中学采用“首层架空”的教学楼空间布局,用结构柱“串联”起各个楼栋,“一根串联,开枝散叶”的校园景观结构也成为绿色建造“考卷”上的加分项。
为建好宜居、韧性、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团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也下足了功夫。秉承“大生态”设计理念的布局原则,项目修建的十三条道路以“功能转换”为主要手段,实现道路功能由传统的以小汽车为服务对象转变为以“人”为服务对象,实现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根据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网和校园建设中,项目团队采用透水铺装,侧分带采用下沉式绿化带,将雨水储存汇集,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在生态示范、绿色发展理念下,四航建设者助力生态城成为武汉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武汉黄陂,绿色是产业园的“低碳园区”和文明工地。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低碳园区”建设,武汉供应链公司联合设计、咨询及厂家等多个单位,经过2个月的充分论证,策划能源管理综合利用方案,对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的能源利用环节进行拆分,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结合建筑、结构、制冷和控制等专业,全力打造低碳零碳冷链园区。
“结合武汉光照时间长的特点,产业园在园区屋顶设计敷设2.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可大大降低用电成本,每年减少碳排量2000吨。”武汉供应链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何杰表示。为全方位打造节能智慧产业园,项目运营团队采用冰蓄冷技术,应用于综合楼空调供冷及中央厨房部分恒温控制,对能源进行有序调度管理。同时,产业园设备设施均按照国际高标准设计规划,大范围的应用先进冷链物流和信息技术,多场景覆盖智慧能耗管理,能对园区所有能源使用进行数据分析,动态优化能源使用,实现各类能源的低能耗、高效率、可循环利用。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设施,采取防尘预警和定时喷淋等有效措施降尘减尘;合理配置和使用用电设备,大力推进施工现场和项目营区的节能减排工作。项目多次获得武汉市“文明施工红旗工地”荣誉称号。现代化食品加工基地、智慧物流分拨中心、设备用房和动力中心,节能低碳理念被落实于每栋建筑规划建设之中。
城市建设要“呈新”也要“留绿”,绿色生态城、低碳产业园,四航建设者把“绿”的文章写进了城市发展的篇章,助力呈现城市发展新图景,也增添城市发展新绿意,共同打造更加低碳节能、健康舒适的绿美城市。
聚焦民之所需、群众所盼,在城市建设中,四航建设者倾注匠心打造民生工程,践行初心办好民生实事,撑起城市“面子”,筑牢民生“里子”,提升城市品质亦温暖万家灯火,不断加码城市幸福“份额”,倾力打造宜业宜居幸福城市。
走进坐落于武汉蔡甸区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以黄白为主色调的教学楼与操场交相辉映,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新天小学传来朗朗读书声。聚焦四所学校建设,项目团队联合教育局当地考验查证,进一步探索群众需求,真正打造民生工程。为保障学生安全多选用暖性、弹性、防滑的地面材料,并建设智慧地下停车场,做到人车分流;采用大空间设计理念,打造全新风雨操场,运用网架屋面结构受力,提升环境舒适度。目前,新天小学已完成交付,解决了千余名孩子的教育问题,唐河小学、新天中学及新天高中将提供5000余个学位,助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冷库“链”通乡村致富路,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以产业转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服务改善社会民生。“借助中交集团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交跨境生鲜数智产业平台,依托产业园全程温控、绿色智慧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大批高品质‘生鲜’美味将走进武汉市民生活,精深加工生产的‘武汉味道’也将经由这里通达四方。”四航局冷链事业部副总经理、武汉供应链公司总经理刘春辉介绍。补缺口、强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确保粮食安全、食品消费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搭建农业产业加工平台,推动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升级,让生鲜农产品综合产业快速成为促进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已正式启用,引进了大批国内国际贸易商、食品加工公司、零售通路类企业、实体及电商零售类企业、仓储物流类企业、公共服务类单位等入驻,多层面拓展合作服务空间,建立冷链物流生态圈,发挥了园区产业集聚、创造经济效益的功能,助力照亮乡村振兴致富路,托起群众致富梦。“正式投产后,产业园将实现优质民生食品、生鲜农产品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与流通,可在运营初期每年带来利税2500万元以上,投产5年后每年实现产业综合利税1亿元以上,直接带动当地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间接就业2万人以上。”四航局冷链事业部总经理安兆峰对产业园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建好民生工程之外,武汉蔡甸片区党支部精心打造“为民服务站”,以片区项目为中心点向外辐射,慰问防洪抗汛一线米便道、为唐河村村民解决菜地被淹问题等,同时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蔡甸区侏儒村购买滞销农产品,并慰问一线人,切实彰显央企责任担当。2024年初,武汉遭遇极端雨雪冰冻天气,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项目员工和机械设备参与蔡甸区抢险救援扫雪除冰任务,历时近7个小时,在蔡甸区新天大道除冰扫雪5公里,为广大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关于城市“温度”,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也助力城市幸福升级,肩负起建设重任的“头等大事”,解决好群众所托的“关键小事”。四航建设者用实际行动作答,为城市幸福写下新的注脚,把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体验。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武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置身长江之畔的黄鹤楼上,清水东流、巨川浩荡。“国之重镇”武汉正强势崛起,在这片英雄城市的热土上,四航人将接力续写家国情怀的建设篇章,抢抓发展机遇,践行时代使命,助力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从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到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从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到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2024年,一批科学技术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俄罗斯国防部21日通报称,当天,俄防空系统在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上空击落多架乌克兰无人机。喀山距离俄乌冲突的前线公里,远超于首都莫斯科距离前线的距离,乌克兰攻击俄罗斯在那么远的纵深,释放了什么信号?怎么样看待目前俄乌冲突的态势发展?
外卖员送餐时被提各种无理要求、被各种刁难,看到这样的短视频,很多人都会关注,也会同情外卖员的遭遇,但是这样的内容都是真的吗?“外卖员受刁难”?
文 陈平原韩江与潮汕格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凡在中国生活过或上过学的,大概都会记得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原唱的《我的祖国》。对于潮汕民众来说,这条穿越千古、奔流不息、养育无数两岸民众的“大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韩江。
据乐队经纪人、音乐博主迟斌消息,中国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崔健乐队萨克斯手刘元于12月22日凌晨离世。刘元被誉为“让萨克斯在中国发声的先驱”。刘元与崔健等共同创建了最早的内地摇滚乐队,他也是中国爵士乐的代表人物。
对此,云岩区第一时间进行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该视频反映的情况出现于2024年3月,系贵阳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某班4名学生对1名同学实施殴打、辱骂等欺凌行为。此事发生后,市、区两级成立调查组立即开展调查处理。
实施发布 新建 公路 铁路 地铁 桥隧等项目信息,以及在建的项目进展情况等等。 咨询项目情况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