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食品如何真正走向未来
日前,韩国延世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将米粒、纳米涂层和动物细胞整合在一起的新食品成分。这类由植物和动物成分组合形成的混合食品,具有发展成为未来食品的巨大潜力。如果这一成果走向商业化,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更实惠、碳足迹更小的蛋白质替代品。
开发未来食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任务。不过,目前已报道的未来候选食品,在商业化方面或多或少都面临实际局限,例如存在营养不平衡、口味不佳,以及成型性差等问题。不过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食品在多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将得到更多保障。
“未来食品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对食品进行创新和改造后,能够很好的满足人类对食品安全、营养、口感等方面需求的食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乔建军认为,高技术、全营养、智能化、可持续将会是未来食品的显著特点。
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开发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多方面优势。例如生物技术能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科学家能够最终靠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将一些具有抗虫、抗病、抗旱的基因片段导入农作物中,使农作物能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大家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到二氧化碳精准全合成糖,近年来,应用合成生物技术产生了多项重磅成果。广受关注的人造蛋白、人造肉、人造脂肪、人造奶等,也不能离开合成生物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未来食品研发的另一重要技术。通过模拟动物体内的生长环境,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培养出与真实肉类相似的细胞培养肉。这种肉类不仅口感接近传统肉类,还能够避免传统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乔建军说,细胞培养肉的生产不需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也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此外,细胞培养技术还可用来生产特定的人体所需蛋白质或营养成分,为个性化营养定制提供可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全球食品与农业技术及其相关这类的产品市场规模正在稳步增长,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8.42%的年均增速。与此同时,相关平台发布的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57.4%的消费者表示,在选购餐饮产品时会选择低脂、低糖、低钠、低卡产品,34.4%的消费者选择滋补膳食类等功能性餐饮。这一些数据都展现了未来食品的光明前景,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未来食品的特性不谋而合。
共话科学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地方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成功举办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原会长、北京华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兆彬:2024年度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的四大鲜明特点
国务院食安委食品安全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食品安全形势面临新起点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阳:食品安全是民之所盼,以高水平监管支撑饮食业高水平发展